知识分享

为什么书法培训讲的中锋很难

  书法培训所说的中锋运笔是由篆书的圆笔发展而来的,历史悠久,论述很多。宋沈括《梦溪笔谈》十七《书画》中记载:“五代书家徐铉善小篆,映日观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乃至屈折处亦正当中,无所偏侧处。”近代江南书法名家萧退庵论书时说:“惟所谓中锋法不于篆中求,终身不能得,就清代看能中锋惟邓顽伯一人,此翁于篆独深耳。”可以看出中锋运笔的难度大,书家对通往中锋的途径认识以及对中锋运笔技巧的推崇。

  中锋也称为正锋,与侧锋相对,要点是在运笔时笔锋在笔画中线上运行。有人把中锋当成宪法,要求笔笔中锋。这种说法不无偏颇,但也说明中锋运笔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的作用。

  为什么毛笔就能写出中锋的笔画呢?只有从毛笔笔锋的构造形态上和在纸上的运行状态来研究,才能解开中锋运笔的密码。我们知道,笔的笔锋分为笔根、笔腹和笔尖三个部分。写字是用墨,墨中含有大量的水,而水具有向下流注的特点,而墨中又含胶,可以使笔锋聚拢在一起而不散乱。在写字时,笔腹以上部分直立,并不接触纸张,笔腹以下的部分笔毛折伏在纸上,折伏的笔毛在纸上运行就写出了笔画。笔毛有弹性,可以随着书写时提按,笔锋在纸上时起时伏。笔尖至折伏处这段距离,从笔画中间向两侧边缘逐渐变宽,折伏处最宽,笔尖处最窄。

  从中间向两侧如果划分成几个部分,最宽处笔毛最短。我们知道墨是附着于笔毛上的,笔毛越长着墨量越多。因此,从折伏于纸上笔毛的宽度变化看,从两侧向中间的笔毛逐渐延长,也就是笔画两侧边缘至中间的笔尖着墨量梯次递增,因此写出的笔画从边缘向中间含墨量逐渐增加,其颜色也逐渐加深。这样的笔画线条浑厚、圆润、刚健、挺拔、遒劲、流畅有立体感。

  应该注意的另一点是,中锋行笔的整个过程中,笔锋始终是聚拢在一起的,笔尖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心线上运行,也就是在“描”,属纯正的圆笔篆法,写出的笔画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笔锋不能散开,不能按扁,如果按扁,就成了“刷”字,刷就成了方笔隶法,虽然刷时笔锋也正,但写出的笔画墨色均匀一致,没有立体感。

  中锋运笔为什么这样难呢?这要从书法史的发展来探讨。汉代后,作为中锋运笔的主要载体篆书逐渐衰落,继之兴起了更加便于书写和更加有艺术性的字体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隶书的初期继承了篆书的余绪,笔画中存在着很大比例的中锋运笔,逐渐过渡到以方笔为主发展成为刷字,中锋运笔的比例和机率就更少了。楷书是一种方圆兼备的字体,其笔画又是方起方收,只有中间一段是中锋运笔。

  起笔和收笔动作较为复杂,中间段的中锋运笔简单,所以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起收笔,加之多数人写的是小字,因字小,笔画短,只是直线运行,起笔收笔之外的中间段就更短了,这样中锋运笔的比例和机率更加少了。到了清代,碑学兴起,方笔刷字更加盛行,楷书中的中锋也越来越少。大凡学书者,多从楷书和碑帖入手,所见到的只是已经成形的字,具体怎样写成的就无从考究了,即使有老师当面指导,也多从笔画形态、字的结体、篇章布局等方面指导。现行书法教学中的技法教学也很难让学书者把握中锋运笔的要点。

  学书者精神多集中在字上,写字工具与手的关系和运动形式往往被忽略,因此,难以在笔画形态上登堂入室,有时需多年的书写实践才能体悟到。即使能熟练地中锋运笔,多数人会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只能附会成笔法神授,用神话来解释中锋运笔,给中锋运笔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或者说,在书写过程中引起兴趣的只是字的形态与神韵,至于怎样写出往往被忽略。所以有人为了掌握中锋运笔只得去学篆书,在学篆的过程中逐渐把握中锋运笔。

  其实任何的书法技巧只要肯下功夫去研究,练习,相信大家都会得到收获,最终练就属于自己的一套笔法

主营:书法课程、教师培训、书法培训、课程授权、少儿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书法教材、版权合作
Copyright © 2018秉仁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0248号-2|网站地图
合作邮箱:3433254688@qq.com  总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西街6号院2号楼102室秉仁书院

友情链接:书法培训加盟|书法培训课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