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书法培训】书法对于中国人意味着什么(2)

  在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中,作为静态书体的篆、隶、楷书,用笔内敛平和,更多地表达一种静穆平和的秩序感;作为动态书体的行、草书,用笔跌宕飞动、变化莫测,追求犹如交响乐般的强烈节奏。这种节奏性在草书中发挥至极致,尤其是张旭、怀素的狂草,变动如鬼神,不辨端倪,对书法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表达在草书中合二为一。某种程度上,草书与原始刻符中体现出的人性本初有意无意的表达方式尤为契合。

  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书法是古代文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明清文人追求所谓“三绝”——诗书画,近代文人要求做到诗书画印四全,还有所谓琴棋书画、书房四艺……这些对文人基本技能和素养的要求都离不开书法。书法在传统社会里一直都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既是书斋雅玩,也是必修功课。于读书治学之余,挥毫染翰,即可证经悟道,又可消磨时日。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是古代君子立身的四个原则,也可看作一个层层递进、人生境界不断提高并最终升华的过程。为学始于立志,致力于道德,终于优游于艺术境界。只有依靠艺术达于“游”的精神自由境界,才可体味如“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生大境界。

  书法能表达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对力、气、韵、势、节奏的追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穿插、避让、担夫争道,又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笔法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自此草书长进”;怀素自述草书所得,“谓观夏云多奇峰,尝师之”;黄庭坚“于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以古人为师和以造化为师是书法学习的两条重要途径。师古人,就是学习历代积累的书写经验;师造化,是要参悟宇宙人生和自然万物之理,以技进道。

  硬笔、电脑等新型书写工具的介入,使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步弱化,艺术的功能却得到发展。新时期持续不断的群众性书法热潮即是很好的佐证。书法在当下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强化视觉的表现力上,很多美术化因素融入进来,例如强调单字结构的造型,甚至出现极力变形夸张的方式,还有强调章法的构成,融入现代构成设计意识,甚至出现各种色纸拼贴等非书写手段来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这些尝试不管成功与否,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书法的表达空间,丰富了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

  宋代陆游有诗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雨后的春光下,明窗净几,铺毫展纸写上一通草书,闲情疏意,随纸斜行,不着意,不求工,写累了就晒晒太阳,细细地品鉴雨前春茶。这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快意人生!

  本文只做分享使用,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营:书法课程、教师培训、书法培训、课程授权、少儿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书法教材、版权合作
Copyright © 2018秉仁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0248号-2|网站地图
合作邮箱:3433254688@qq.com  总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西街6号院2号楼102室秉仁书院

友情链接:书法培训加盟|书法培训课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