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书法发展的过程有哪些变化

  书法的发展是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书法培训又是每一个时代都有的一种培养书法技能的机构。我们的书法发展在历史上都经历了那些变化呢?

  原载《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所谓飞跃是指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构成事物发生变化的新因素产生了,事物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中国书法而言,它的历史与中华文明史一样漫长,它的分类一般以朝代的更替为依据,诸如“汉尚气”、“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明尚趣”、“清尚朴”等(《中国书法文化大观》)。这对我们把握每一个时期书法特征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种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过细地划分书法形态的变化就不一定十分科学了,宋、元、明书法形态并没有质的变化,“尚意”、“尚态”、“尚趣”语意就十分接近了。更需要明确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与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的发展有时并不是平行共进的,历史的低谷,有时会出现思想、文化、艺术的高扬,这种情况在中外历史上并不罕见,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魏晋时期就是一例。中国的书法。它是文字的艺术,它几乎与社会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书法形态的变化,它既受历史发展的制约,有时也会由于考古的发现,引发书体的变革;有时会受环境的影响,甚至家庭的影响,出现书法上的裂变。这种偶然中的必然在艺术史上并不罕见。书法形态的飞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字形发生了质的变化;二是笔法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文字到书法

  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应该是从篆书向隶书的转变:文字从古代向近代转变;笔画从刻画向书写的转变(从平面运动向立体运动发展)。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决定了书法的本质特性:从形象走向抽象(线条)这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熟悉书法史的人不难理解这个特性。中国文字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甲骨文和金文、大篆和小篆、隶书和草书、楷书和行书。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是一个类似图画组合向线条组合的变化过程。甲骨文到金文是形象性逐渐丰富的阶段。这一方面是由于契刻工具和文字载体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科学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增强。笔法的变化为汉字走向高层次的抽象积淀了内在和外在的文化和艺术因素。金文到大篆和小篆,字体从物象再现的形象美转化为线条均衡美。这是因为文字的发展首先服从实用的需要,在实用的基础上逐渐衍化出便捷的形式美,因此小篆又进一步改变了大篆繁复的缺点,把复杂的结构简便化,体现出线条的抽象性、超越性、流动性和连续性,具有高度的自由感和韵律感。小篆使汉字的线条变得抽象和纯净,但是小篆的笔法还多是圆转弯曲、对称的弧形,没有提按顿挫的变化,因此书法线条的美尚未充分表现出来。

  笔法是书法线条美的构成因素,是一个充分笔画美化的过程,即点、横、竖、撇、捺、勾等等艺术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书写的提按顿挫中体现出力度和波势的美,这个过程是经过了隶书和章草这两个阶段。隶书把弯曲的线条变成平直的笔画,这既便于书写,又使线条变得丰富和美观,从此汉字的形体结构基本固定了下来。“八法起于隶字开始”(张怀瑾《用笔法》),使汉字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基本完成了从形象向抽象(线条)的转化过程。当然隶书还保留着“蚕头雁尾”这样的形象特征,直到简化的章草的出现,使线条彻底笔画化了,章草还有一点“雁尾”,但今草就没有任何形象特征了。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说:“将形象改得简单,远离了写实。篆字圆折,还有图画的余痕,从隶书到现代的楷书,和形象就天差地远。”中国的汉字与其他民族的文字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汉字一开始在注重实用的基础上,就注意到笔法的美化(艺术化),李斯在《用笔法》中说:“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见矣。”(《墨池编》这是对笔法中发笔、收笔和行笔的美化要求:发笔时动作要迅速如鹰之望,鹏之逝;收笔时锋由中出,如鱼得水,自得之状;行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宜有节奏,有韵律,笔法生动。古人在书写汉字时就有一种自得其乐、自我欣赏的审美需求。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重新认识中国传统书论的特性和价值,而不至于错误地理解为缺乏理性的高度和系统。张怀瑾在《书断下》中说:“许慎少好古文学,喜正文字,尤善小篆,师模李斯,甚得其妙。”说明许慎既是一位文字学家,又是一位书法家。许慎将文字的起源与八卦联系起来,一方面说明文字起源于对物象的描画,“仓颉之初作字,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强调了文字初始时的形象特点;另一方面文字又像八卦一样,“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具有理性抽象和融合情感的特征。这样就为文字演变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书法美学资料选注》3页)卫铄的《笔阵图》,可以说是对这一时期书法的总结。她是晋代女书法家,汝阴太守李矩之妻,故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铄夫李矩亦工隶书。铄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庾肩吾《书品》列其书为中之上品,李嗣真《书后品》列为上之下品。张怀璀《书断》列其隶书为妙品,并评云:“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引《唐人书评》云:“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二者均赞其书明丽秀美。《笔阵图》论述隶书笔势。文中列了七种笔划,各种均以形象喻之,最后说是“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真乃是七幅形象鲜明的画图!《笔阵图》可以说是对以往书论的总结和提高,她自称为“书道”,谈的是书法规律。文房四宝在过去几乎不谈,而她却对笔、墨、纸、砚与书法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论述,她首次将人体的“骨”、“肉”、“筋”与书法的美形象生动地联系了起来。鲜明地提出

主营:书法课程、教师培训、书法培训、课程授权、少儿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书法教材、版权合作
Copyright © 2018秉仁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0248号-2|网站地图
合作邮箱:3433254688@qq.com  总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西街6号院2号楼102室秉仁书院

友情链接:书法培训加盟|书法培训课程合作